top of page
劉白、徐均育

Current Exhibition
Light-Woven Traces of Time
光織時徑

劉白、徐均育 聯展

Duration
2025.7.9 - 2025.8.17

光,如何被捕捉?時間,何以具象? 這不僅是物理的探問,更是藝術恆久的命題。

 

光線的流轉,無聲刻畫著時間的軌跡,映照著人心的幽微變化,在經歷的長河中折射出萬千光影。水色藝術工坊這次的《光織時徑》展覽,呈現留美藝術家劉白與台灣新銳藝術家徐均育的創作,邀請觀者共同踏上這場以光為經、以時為緯的感性之旅。

劉白以「光的軌跡」作為其創作的核心語彙。原為畫家的他,積累深厚的繪畫底蘊,轉而運用攝影技術,將光的行進化為抽象的筆觸。他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影像紀錄,是一場融合音樂性律動、時間性綿延與繪畫性構圖的視覺交響樂章。在精準捕捉光之瞬息的同時,劉白將無形的時間流動空間化,凝練至純粹的形式,其作品散發的深邃韻味,遙遙呼應著東方抽象繪畫的哲思意境。

與劉白的光之詩篇相呼應,徐均育則以金屬線段,如銅線或鐵線作為她描摹世界的獨特畫筆。她運用熟練的金工技藝,透過精準的凹折與塑形,將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立體「線性速寫」。她的創作聚焦於周遭的人事地物,以擬真卻不失詩意的手法,將一個個流動的生活切片,用金屬線條永恆編織於空間之中。在徐均育的作品前,那些被定格的瞬間彷彿仍在呼吸,當下的情境與情感持續在觀者眼前低迴上演,感受其消逝的時光軌跡。

《光織時徑》展覽中,劉白與徐均育,一位以光捕捉時間的抽象本質,一位以線銘刻生活的具象溫度。他們殊途同歸,皆以線性作為核心的藝術語言,在光與線的交織、虛與實的對話間,共同編織出一條條可視的時光路徑。邀請您駐足其間,感受光陰如何被藝術家之手捕捉、賦形,在純粹的線條與光影流動中,體悟時間那既抽象又無比真實的存在。

5778E7BE-2924-4D21-ADEB-48C0CF0C6519 copy.jpg

劉白 Echo Lew

劉白以「光的軌跡」作為其創作的核心語彙。原為畫家的他,積累深厚的繪畫底蘊,轉而運用攝影技術,將光的行進化為抽象的筆觸。他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影像紀錄,是一場融合音樂性律動、時間性綿延與繪畫性構圖的視覺交響樂章。在精準捕捉光之瞬息的同時,劉白將無形的時間流動空間化,凝練至純粹的形式,其作品散發的深邃韻味,遙遙呼應著東方抽象繪畫的哲思意境。

--

生於台灣高雄,於1983年移居美國。憑藉勇於創新的創造力與獨特的視角,其作品相繼入選台灣全國美展、榮獲法國沙龍展肯定,並在美國當代藝術獎項中屢創佳績,成就斐然。

曾受邀擔任中國上海師範大學藝術顧問,先後榮任台美藝術協會與台美攝影學會會長,更是洛杉磯藝術協會與橙縣當代藝術中心的傑出會員及講師。多重國際與專業身份的加持,使其在藝術界獨樹一幟,作品屢獲國內外收藏家與美術館青睞。

徐均育 中文簡歷2025年6月更新-1.jpg

徐均育 Hsu Chun-Yu

徐均育以金屬銅線作為她描摹世界的獨特畫筆。她運用熟練的金工技藝,透過精準的凹折與塑形,將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立體「線性速寫」。

她的創作聚焦於周遭的人事地物,以擬真卻不失詩意的手法,將一個個流動的生活切片,用金屬線條永恆編織於空間之中。在徐均育的作品前,那些被定格的瞬間彷彿仍在呼吸,當下的情境與情感持續在觀者眼前低迴上演,感受其消逝的時光軌跡。

--

2022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金工與首飾組

2019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生於1996年,她的創作語言主要透過金屬線條來呈現,經常運用銅線與鐵線等材質。徐均育喜歡利用彎折、剪斷和手工雕塑等多樣化的技法,將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細節和情感以線條的形式具象化呈現。她在作品中不僅表現出材料自身的張力與美感,同時也藉由細膩的造型處理揭示出自我與外在世界之間那微妙而充滿哲思的連結。

Installation view

© 2021 by Mizuiro Workshop

水色藝術工坊 MIZUIRO WORKSHOP

  • Instagram

​台南市中西區環河街129巷31號

No. 31, Ln. 129, Huanhe St., West Central Dist., Tainan City 700018 , Taiwan

​+886 6 2216806

mizuiro1214@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