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 Exhibition
𝘛𝘩𝘦 𝘚𝘢𝘤𝘳𝘦𝘥 𝘝𝘰𝘪𝘥
虛聖
楊宗嘉 個展
Duration
2025.9.20 - 10.26
〈虛聖〉意指一種不可見、近乎虛無的狀態——在人心的迷霧與遮蔽中,依然尋得自我之光。「聖」象徵神性的指引與路標。楊宗嘉透過對信仰的追尋,試圖塑造一個專屬於自身的「像」,並拋出提問:若人能自我定義為神,真正的救贖又是什麼?

本展的核心媒介是「模具」。傳統上,凹模為「母模」,用以翻製量產;陽模則是被複製的對象。藝術家反向操作,以陽模翻製陰面,再以陶瓷盤條手捏塑形,讓作品在不同角度都能被閱讀,呈現出既魔性又詭譎的立體感。

楊宗嘉 YANG Zong-Jia
1992年生於臺灣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應用藝術研究所
擅長使用陶瓷材料與纖維或組裝裝置作為創作表現,作品活躍於國內外的藝術展覽。曾獲得第九屆全國美術展雕塑組金牌獎、第六屆台南新藝獎首獎、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獎首獎等並典藏於和成文教基金會、驕陽基金會、阿肯色大學、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Flower City Arts Center、全球策略投資基金。
展覽論述
在民間信仰裡,「尋神」是一種向外探求救贖的旅程。當信眾「認主」時,便將自我主導權交付於神明,與之建立起互依的契約;而「以神之名」行事的信徒,也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神的使者。
〈虛聖〉意指一種不可見、近乎虛無的狀態——在人心的迷霧與遮蔽中,依然尋得自我之光。「聖」象徵神性的指引與路標。楊宗嘉透過對信仰的追尋,試圖塑造一個專屬於自身的「像」,並拋出提問:若人能自我定義為神,真正的救贖又是什麼?
作品以「陰刻」與「陽塑」並置,神與魔、光與闇,揭示信仰的一體兩面。神性之中潛藏人性的陰影;過度的神聖,可能化為束縛與傷害;而偽裝成神的魔,或許仍閃爍著救贖的微光。這種矛盾張力,正是信仰最真切的面貌。
在東方傳統中,神像多以人為原型,象徵修行與信仰能使人趨近神性。製作神像的媒材有「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金」之序,既反映藝術價值,也象徵入神之難。然而,本展選擇背離「陽塑」的莊嚴路徑,大量運用「陰刻」,呈現神明既在信仰之中、又難以捉摸的虛無感。
若將「靈媒」視為透過五感或五行元素與靈性對話的管道,那麼藝術亦可被視為一種靈媒的延伸。藝術家透過創作,轉譯自身的感受與社會議題,建立起人與自我心靈之間的溝通途徑。創作過程如同「入神」與「分靈」,將理念與精神注入作品之中。〈虛聖〉正是在信仰與自我之間游移,在虛無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光。
本展的核心媒介是「模具」。傳統上,凹模為「母模」,用以翻製量產;陽模則是被複製的對象。藝術家反向操作,以陽模翻製陰面,再以陶瓷盤條手捏塑形,讓作品在不同角度都能被閱讀,呈現出既魔性又詭譎的立體感。